1949年9月21日,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在北平召開
定都北平,北平改稱北京,需要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批準才具法定效力,那其民主議定過程是怎樣的?當年的檔案記錄,揭開了哪些我們所不知的秘聞?考出好成績,是執(zhí)政黨的意愿,更是人民的意愿。北平改為北京,是人民的意愿,更是民主的結晶。憲法是怎樣記述首都北京的?從“五四憲法”到“八二憲法”,關于首都北京的表述又有哪些不同?
■隨著戰(zhàn)爭的勝利,隨著形勢的發(fā)展,中共中央曾考慮“紅都”的北上與南遷■
1921年7月中國共產黨誕生之后,中國歷史便堅定地邁向了她的必由之路、自由之路。在這條路上,瑞金做過蘇維埃政權的首都,延安做過邊區(qū)政府的首府,還有設想中的中共中央駐地哈爾濱、淮陰,最后,百川向東流,萬民歸北京,北京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首都。
1946年4月,東北民主聯(lián)軍一舉解放了哈爾濱。在毛澤東心目中,中國如同一只雄雞,而黑龍江省猶如一只展翅的天鵝,哈爾濱市是這“天鵝項下的珍珠”??箲?zhàn)勝利之初,考慮到哈爾濱與蘇聯(lián)靠近,便于取得支援和幫助,毛澤東和中共中央準備在這里宣布建立新中國。這是在中央“向北發(fā)展,向南防御”的方針下作出的戰(zhàn)略決策。為中央移至哈爾濱,中央警衛(wèi)團一分為二,由李富春帶其一部,先行趕往河北承德,為中央的轉移準備中轉站。
就在這時,東北戰(zhàn)局發(fā)生了驟變。國民黨在美國支持下增兵東北,搶占交通要道。毛澤東決定,黨中央不再遷往東北。
1946年春末,中共中央華中分局和華中軍區(qū),以及蘇皖邊區(qū)人民政府,在領導人民進行政權建設和經濟建設的同時,慎重而機密地籌辦著迎候中共中央機關從延安南遷淮陰的工作。
中共中央準備從延安南遷淮陰,是國共雙方簽訂“雙十協(xié)定”“停戰(zhàn)協(xié)定”后,毛澤東與周恩來、劉少奇商議:如果建立聯(lián)合政府,蔣介石回到國都南京,中共中央也要考慮南遷,這樣有利于共議國是。
南遷淮陰,是因為地處華中的江蘇淮陰地區(qū)在人民民主政府的領導下,政通人和、百廢俱興,不僅商業(yè)比較發(fā)達,文教事業(yè)蓬勃發(fā)展,而且是蘇北、蘇中、淮北、淮南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和通向各個革命根據(jù)地的水陸交通樞紐。在當時,它被譽為全中國民主建設的楷模與榜樣。
然而,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政府,在美帝國主義支持下,無視國內外輿論,公然露出了窮兵黷武的兇相,徹底撕毀“雙十協(xié)定”“停戰(zhàn)協(xié)定”,不斷向解放區(qū)發(fā)起進攻。5月3日,蔣介石派美制飛機幾次在淮安上空盤旋、偵察。14日,又派飛機低空掃射清江機場。同時,上海國民黨報紙則不時散布“武力收復蘇北”“討伐蘇北”的反共言論。這樣,中共中央就放棄了“和平民主新階段已經到來”的估計,取消了中央機關從延安南遷淮陰的計劃。
■毛澤東等中央領導人屬意北平■
1948年9月8日至13日,中共中央在河北省平山縣西柏坡村召開了“九月會議”,這是自日本投降以來到會人數(shù)最多的一次中央會議。在這次會議上,毛澤東根據(jù)中國革命的進程,提出了用五年左右的時間(從1946年7月算起),從根本上推翻國民黨政府的日程表。對徹底推翻國民黨政府后,中共要建立一個什么樣的國家政權,毛澤東在會上作了明確闡述:“我們要建立的,是無產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lián)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這個政權不僅僅是工農,還包括小資產階級,包括民主黨派,包括從蔣介石那里分裂出來的資產階級分子。政權制度采用民主集中制,即人民代表會議制,而不采用資產階級的議會制,各級政府都要加上‘人民’二字,各種政權也要加上‘人民’二字,如法院叫人民法院,解放軍叫人民解放軍,以示與蔣介石政權的根本對立?!?/span>
在這次會議期間,毛澤東同當時負責在山西作戰(zhàn)的徐向前進行過談話,談話中透露出和平解放北平與定都北平的心愿。
毛澤東對徐向前講:“如果閻錫山同意和平解放太原,那么,請他把軍隊開到汾孝一帶,我們的部隊開進太原,麻煩就少了?!?/span>
徐向前答道:“恐怕不太容易。我們曾采取多種方式爭取和平解放太原,還動員閻錫山的老師帶了以我的名義寫給他的信,進太原找閻錫山。結果他不但不聽勸,反而不顧師生情誼,把那位年近八旬的老秀才給殺了,可見他頑固得很?!?/span>
毛澤東聽后緩緩點了點頭,若有所思地講:“看來太原不打是不行了,最好北平不要打?!薄氨逼讲灰颉?,目的是完整保存北平,以做未來人民共和國的國都。
聶榮臻領會了毛澤東的戰(zhàn)略意圖。在平津戰(zhàn)役中,聶榮臻獲悉,駐守北平的國民黨將領傅作義可能愿意談判,于是和羅榮桓商議后向中央軍委建議:攻下天津,迫使傅作義就范,爭取北平不戰(zhàn)而解決。毛澤東明確回復:“今后,我軍作戰(zhàn)主要是奪取大城市。能和平解決的盡量和平解決。北平最好不打!中國人民為解放事業(yè)流的血實在是太多了!”
與此同時,中共中央任命彭真為中共北平市委書記、葉劍英為北平軍管會主任兼北平市市長,領導北平的接管工作。在西柏坡,毛澤東對彭真和葉劍英囑咐:“這次接管北平,影響到中外。你們務必要像接管沈陽、濟南那樣,取得更好的成績,不要落在沈陽、濟南之后。另外,還要特別防止出現(xiàn)過去某些‘左’的做法?!?/span>
毛澤東的這番話,讓葉劍英感覺到北平可能將作為首都。
1948年12月17日,中共北平市委第一次會議在河北保定召開,中心議題是研究有關接管工作。葉劍英在會上明確地說:“北平是中外聞名的歷史文化古都,將來有可能成為新中國的首都。其接管工作進行得如何,直接關系到我們共產黨和解放軍的聲望,關系到其他尚待解放城市的接管工作。我們務必要把眼前工作搞好。”
1949年初,東北局城市工作部部長王稼祥抵達西柏坡的當天,就與夫人朱仲麗一起去看望毛澤東。
毛澤東與王稼祥的個人交情很深。長征路上,王稼祥與毛澤東共論革命發(fā)展前景,共同研究紅軍脫困的策略方針。他擁護毛澤東指揮紅軍,是遵義會議后三人軍事指揮小組的一員,是毛澤東的得力助手。這次相見,少了些寒暄,更多的是直陳心底。
毛澤東說:“我們很快要取得全國的勝利了,我想聽聽你的意見,我們的政府定都在何處?歷史上,歷朝歷代不是定都在西安、洛陽,就是開封,要不就是南京、北平。我們的首都定在哪里合適?中央雖有個考慮,但還沒有最后的答案?!?/span>
王稼祥略一沉思說:“依我看,現(xiàn)在國民黨政府的首都南京,雖然自稱虎踞龍盤,地理險要,但只要翻開歷史就會知道,凡建都金陵王朝,包括國民黨政府都是短命的。這樣講,帶有歷史宿命論的色彩,我們當然不相信這一套。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南京離東南沿海太近,從當前的國際形勢來看,這是一個很大缺陷,我們定都最好不選在南京。再看洛陽,它的缺陷是沒有一座像樣的建筑,辦公的地方都沒有,因中原連年戰(zhàn)亂經濟落后,而且這種局面不是短期內所能改觀的,加之交通以及黃河的水患等問題,也失去了作為京都的地位?,F(xiàn)在中國的疆域不是漢隋唐時代了,那時長城就是邊境線,現(xiàn)在長城橫臥于中國的腹地。因此洛陽在地理位置上已不再具有中心的特點。這樣一來,選洛陽為都也不合適?!?/span>
毛澤東笑著問道:“那么,哪里可以定都呢?”
王稼祥沉穩(wěn)地說:“我認為我國首都最理想的地點應選在北平。北平位于沿海地區(qū),屬于經濟發(fā)達圈內,而且扼守聯(lián)結東北與關內的咽喉地帶,戰(zhàn)略地位十分重要,可謂今日中國的命脈之所在。同時,它又鄰近蘇聯(lián)和蒙古,無戰(zhàn)爭之憂,雖然離海較近,但渤海是中國內海,有遼寧、山東兩個半島拱衛(wèi),從戰(zhàn)略上看也比較安全,一旦國際上有事,不致立即使京師震動。此外,北平是明清兩代的帝都,從人民群眾的心理上也樂于接受。考慮到這些有利條件,我認為首都應定在北平?!?/span>
毛澤東聽了王稼祥的意見后連聲稱:“有道理,有道理。稼祥,你的分析正合我意??磥?,我們的首都就定在北平。蔣介石的國都在南京,他的基礎是江浙資本家。我們要把國都建在北平,我們也要在北平找到我們的基礎,這就是工人階級和廣大的勞動群眾?!?/span>
王稼祥的看法與毛澤東以及其他中共領導看法完全相同。這種一致正是建立在對當時國際政治格局和國家安全戰(zhàn)略的考量上的。
北平的城市建設,也有其獨特的格局。毛澤東曾先后兩次走進這座城市,并在這座城市生活過一段時間。他知道:北平是一座舉世無雙、布局宏大、規(guī)劃嚴整的城市。外有長城拱衛(wèi),內以皇宮為中心,在其中心軸線上,城池宮殿、壇廟苑林、衙署寺觀、市井民舍依次對稱展開,構成格律精嚴的空間序列。毛澤東在北京時,曾去過陶然亭,也曾領略過北京的早春,北海公園、故宮河畔、鼓樓腳下,也留下了他和楊開慧的身影,他對北京自由多變、穿插隱顯的園林風光透射出的人文生活情趣也有很深的記憶。毛澤東也深知天橋、廠甸那些趣味盎然、豐富多彩的民間民俗文化,是北京最富人民性的生活。
北平不能毀于戰(zhàn)火。這是一代偉人的深謀遠慮,更是廣大人民的愿望與期許。
■北平和平解放,為新中國定都北平提供了有利條件■
1949年1月14日,天津戰(zhàn)役打響,經過29個小時激戰(zhàn),天津解放。次日,傅作義便派出代表商談和平解決北平之事。1月17日,傅作義召集華北7省市參議會,討論和平問題,北平前特別市市長何思源以北平市榮譽市民的身份出席會議。會前訪問了北平軍事將領的何思源,要求傅作義和他的部屬,顧念北平200多萬人民的痛苦和幾千年的文化古跡,走和平道路。何思源還在會上提出了三點要求:一、要求將北平改為北京,北京人最討厭北平這個名稱,改北京是最反映民心的;二、要求在北京設中央政府,北京人以前最喜歡自稱“天子腳下之臣”,越靠近中央越好;三、要求中央政府統(tǒng)一全權。
何思源的這三條,無疑是著眼于北平和平解放之后的,但這要求也反映了北平人民歡迎共產黨定都北平的民心。
為了實現(xiàn)北平和平解放,毛澤東指示要動員一切力量,積極做好北平守軍長官傅作義及上層軍官的統(tǒng)戰(zhàn)工作。在中共強大的軍事、政治攻勢下,傅作義于1949年1月22日宣布接受和平改編。31日,北平和平解放,古老的北平得以完整保存。北平所有名勝古跡,都受到了保護,沒有遭到任何損失,城市里的生產和生活一切正常。
在北平定都,是革命發(fā)展的合理結果,而其政治考量又隨著革命進程一步步地深入。北平和平解放,為新中國定都北平提供了有利條件。
1949年3月5日至13日,中共七屆二中全會在西柏坡召開。會上提出黨的工作重心必須從鄉(xiāng)村移到城市,提出要進行廣泛的城市經濟建設。在這一背景下,毛澤東提出定都北平。他講:“我們希望四月或五月占領南京,然后在北平召集政治協(xié)商會議,成立聯(lián)合政府,并定都北平?!痹诒逼匠闪⒅醒胝彩钱敃r許多民主人士共同的想法。在中共七屆二中全會期間,葉劍英向毛澤東匯報了北平和平解放的情形。他說北平和平解放后,很多民主人士來信來電給我們,表示他們堅決擁護共產黨,要與共產黨更好地合作,并希望共產黨在北平成立全國性政府。
在進行遷往北平的準備工作時,毛澤東不斷地給身邊的工作人員敲起警鐘。他對工作人員講:“我們就要進北平了。我們進北平,可不是李自成進北平,是要繼續(xù)革命,建設社會主義,直到實現(xiàn)共產主義?!泵珴蓶|說:“我們是進城‘趕考’!”周恩來說:“我們應當都能考試及格,不要退回來。”毛澤東自信地講:“退回來就失敗了。我們決不當李自成,我們都希望考個好成績?!?/span>
“考個好成績”,這就是以毛澤東為首的中共第一代領導集體決定定都北平的第一個愿望。這是執(zhí)政黨的愿望。這更是人民的愿望。